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Westlake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突出贡献。 [8]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个校区(截至2021年3月,云栖校区占地66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 [14] ;截至2021年10月,云谷校区总规划面积1484亩,总建筑面积45.7万方 [15] );开设3个二级学院、5个本科专业;在校博士研究生数量已超过600人,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优秀学术人才。到2026年,学校预计将拥有300名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包括讲座教授),600名研究、教学、技术支持和行政人员以及900名博士后研究员。 [12-13]
中文名西湖大学外文名Westlake University创办时间2018年2月创办人施一公办学性质民办高校学校类别理工类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所属企业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现任领导校长:施一公、党委书记:董清源、董事会主席:钱颖一本科专业5个 [1]博士点学术学位一级学科3个(独立授权)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5个(联合培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系设置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地 址云栖校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石龙山街18号
云谷校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墩余路600号院校代码14626
目录
1 历史沿革
▪ 筹建工作
▪ 成立发展
2 办学规模
▪ 院系专业
▪ 师资力量
▪ 教学建设
▪ 学科建设
3 学术研究
▪ 研创平台
▪ 科研成就
▪ 学术资源
▪ 学术交流
4 文化传统
▪ 形象标识
▪ 精神文化
5 现任领导
6 所获荣誉
历史沿革编辑 播报
筹建工作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等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6月,《筹建西湖大学(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7月,杭州市政府建立“推进西湖大学(筹)项目联络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同期,施一公等7位发起人成立了“西湖大学筹办委员会”,作为主体负责西湖大学筹建申报工作。
2015年6月25日,杭州市与“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双方将合作筹建一所新型的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培养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3] 。7月,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成立,作为西湖大学的举办方和西湖大学捐赠基金的筹资主体。12月1日,西湖高研院正式在杭州注册成立。
2016年12月10日,由施一公担任首任院长、吴亚军、王东辉、王健林等多位企业家捐赠的中国第一所民办高等研究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杭州西子湖畔宣告成立。 [2]
2017年3月19日,高研院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的约10万平米院址正式启用,首批教职员工入驻。8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筹建西湖大学。8月4日“西湖大学”(筹)注册成立。9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向教育部行文商请设立西湖大学。 [5]
成立发展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同意设立西湖大学。 [4] 4月3日,云谷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6] 10月20日,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10月27日,西湖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2019年4月26日,兰州大学与西湖大学签署校际合作框架协议。5月16日,西湖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6月25日,西湖大学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1月20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与西湖大学签订了《区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命科学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和《组建西湖大学产业投资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等 [7] 。9月18日,西湖大学与杭州师范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美术学院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10月15日,西湖大学与昆山杜克大学签订两校校际合作框架协议。11月13日下午,西湖大学与重庆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12月底,西湖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签署《西安交通大学—西湖大学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1月11日,西湖大学与山东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 4月22日,西湖大学与南开大学签署校际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5] 7月31日,31位中学校长送新生入校,西湖大学举行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 [27] 10月25日,西湖大学与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 [29]
2023年2月26日,西湖大学正式发布2023年创新班招生简章,明确自3月10日起开放线上申请通道,至4月3日16时关闭。 [30]
办学规模编辑 播报
院系专业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3个二级学院。2021年3月,学校获批5个本科专业。 [11]
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名称
专业名录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理学院
物理学、化学
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优秀学术人才。到2026年,学校预计将拥有300名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包括讲座教授),600名研究、教学、技术支持和行政人员以及900名博士后研究员。 [12-13]
教学建设
培养模式
西湖大学希望每一位西湖学子,都能将“求知、探索、厚德、担当”作为身体力行的准则,实现自我价值,并将“推动人类文明”这一宏大目标贯穿始终。学校一直强调“兴趣先导”的培养理念,同时创造鼓励跨学科交流的机制与环境,促进不同学科、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激发灵感的火花,寻找更多的创新生长点。
西湖大学采取申请—考核制的招生方式,申请者不受现有学位、毕业年限和年龄的限制。 [12]
奖助体系
学校的学生奖助体系囊括了政府、学校和社会资助,用于支持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费、食宿、水电、交通和保险等基本生活开支。 [17]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8月,学校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和复旦大学联合培养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和浙江大学联合培养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
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西湖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4]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0710)、化学(0703)、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西湖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培养):数学(0701)、物理学(0702)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西湖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16]
学术研究编辑 播报
研创平台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组建了一百多个基础和应用研究实验室,拥有省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领军型创新团队2个、校科研机构5个、校级公共服务平台6个。 [12]
国家级平台: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32]
省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 [32]
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结构生物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长调控和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功能分子精准合成重点实验室、浙江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量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岸带环境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省工程研究中心:微纳光电系统集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省领军型创新团队:功能分子合成与发现创新团队、光电传感与生物医学信号诊疗创新团队 [21]
校科研机构:西湖大学智能技术研究中心、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湖大学牧原集团联合研究院、西湖大学理论科学研究院 [18] 、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 [28]
校级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先进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物质科学公共实验平台、分子科学公共实验平台 [19]
科研成就
项目承担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项目和浙江省“万人计划”等各类重大重点项目。 [21]
重大重点项目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
基于结构的γ-分泌酶新型调控机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干预手段
真核微藻光合元件的高效挖掘与适配重构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
(青年科学家项目)
正交化蛋白质复合物元件的人工设计、构建与应用
肠道慢性炎症中的神经免疫互作网络与代谢调节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面向三维微纳光电子器件的冰刻加工系统研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人源剪接体复合物的结构和工作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通过γ分泌酶与特异性抑制剂复合物结构,
研究γ分泌酶结合抑制剂机理及研发新型阿尔兹海默症药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
免疫细胞发育与分化的转录后调控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
二维功能高分子
生物大分子冷冻电镜
多肽可控组装及生物应用
浙江省科技厅省重点研发择优委托项目
面向脑机接口的外部信息输入与神经调控技术研究-
基于系统封装的智能穿戴式成瘾治疗闭环神经调控系统 [21]
论文发表
2020年3月4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首次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全长三维结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表面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全长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40]
2021年7月5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建平团队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 of a mammalian sperm cation channel complex”的最新研究论文,报道了受精过程中关键离子通道复合体CatSpe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39]
2021年7月20日,西湖大学理学院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PI王涛博士联合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Frank Abild-Pedersen研究员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和微观动力学模拟巧妙的设计出新型限域双活性位点催化剂,成功的规避了经典scaling线性关系的限制,提出了低温低压合成绿氨反应的理论可行性。成果以“Achieving industrial ammonia synthesis rates at near-ambient conditions through modified scaling relations on a confined dual site”为题在PNAS发表。 [38]
2022年3月17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陶亮团队与施一公团队合作,在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题为“TFPI is a colonic crypt receptor for TcdB from hypervirulent clade 2 C. difficile”的研究论文,对这一领域内困扰多年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 [37]
2022年6月10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cytoplasmic ring of the Xenopus laevis nuclear pore complex”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目前分辨率最高的NPC中胞质环(CR)亚基的结构。 [36]
2022年11月21日,西湖大学闫浈实验室在Cell杂志发表研究论文“Structure of a TOC-TIC supercomplex spanning two chloroplast envelope membranes”,揭开了叶绿体蛋白转运之谜——蛋白进入叶绿体需要经过TOC-TIC复合物。 [34-35]
2023年3月8日,Nature期刊发表该校何睿华课题组连同研究合作者相关论文“Anomalous intense coherent secondary photoemission from a perovskite oxide”,全部实验和理论工作都在西湖大学完成。 [33] 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洪彩云、邹文俊和冉鹏旭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终身副教授何睿华为通讯作者。 [31]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西湖大学图书馆就坐落于735亩的云谷校区三期规划中,总面积29970平方米,可容纳近48万册图书,将以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为目标,打造一个国际化文献信息交流中心。 [22]
学术交流
截至2022年1月25日,学校举办是西湖名师论坛已经举行第111期。 [23]
文化传统编辑 播报
形象标识
校徽
标志设计直观呈现为“西”字变体,橙蓝辉映,象征求知与探索。上方一道弧形恰如一座桥梁,寓意交流与跨越,代表连通中西、走向世界,立足当下、关照未来;下方选取Westlake University首字母W和U叠合,寓意交融与协作,代表科技人文交汇、学科交叉融合。 [9]
精神文化
愿景
“我们期望, 十年、 二十年以后, 在浙江杭州, 有一所在世界上备受尊崇的、 立足中国大地而又充满中国特色的高等学府, 西湖大学。 这里, 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 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 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 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 为世界文明作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施一公”
定位
高起点:顶尖科学家领衔,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
小而精:坚持发展有限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研究型:聚焦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致力尖端科技突破,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8]
现任领导编辑 播报
机构
职务
姓名
董事会
名誉主席
杨振宁
主席
钱颖一
副主席
秦英林
行政管理
校长
施一公
副校长
吉青克
仇旻
许田
副校长、秘书长
朱晓芸
监事会
主席
甘中学
中共西湖大学委员会
党委书记
董清源
党委副书记
孙幼幼
纪委书记
杨文铸
顾问委员会
主席
韩启德
校务委员会
主任
施一公
学术委员会
主任
邓力 [10]
所获荣誉编辑 播报
2022年5月27日,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
https://www.baidu.com/s?ie=UTF-8&wd=%E8%A5%BF%E6%B9%96%E5%A4%A7%E5%AD%A6